新闻资讯

双11,南浔电商忙碌的 一天!

2015-11-11 管理员 阅读 1460

     一个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镇,赶上了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,与市场联了起来,开始实现他们的致富梦——

     在湖州新我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,风筝制作师张根娣正聚精会神地扎着一只京鸢的骨架;在工作桌的另一边,汤林利正用工笔画在风筝上绘上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、蝙蝠等图案。

半天的功夫,一张巴掌大小的工艺风筝出炉,并被装进公司自制的绫绢锦盒后对外出售。

  “从风筝的用料到锦盒的制作,都是绫绢深加工后的工艺品。”创业园负责人沈钰婷介绍,产品一上市立马受到了追捧。

  “双苦”变成“双喜”

     两年前是另一番模样。随着国外市场占有率下降,国内市场多往上层产品延伸,湖州云鹤双林绫绢厂总经理郑小华还在为绫绢的销售发愁。

     如今,工艺风筝的制作,不仅实现了绫绢产品深加工,更实现了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销售,打开了销路,更打响了知名度。

     工艺风筝仅仅是当前双林镇土特产在网络销售方面的一个缩影。

     与大宗农产品不同,土特产常常植根于特定的小块地域,其优势在于因为特色而获得的高收益,成为产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。但因为营销推广手段单一,普遍采用传统批发、零售为主的销售模式,加之信息不畅和运输困难,使得土特产困在当地,很难销售到外地。

     在双林镇,广大农产品生产商面对较高的市场门槛望而却步,导致产业成长缓慢和品牌涌现缓慢。

     一方面是特色农产品由于信息和物流不畅等原因苦于销售,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希望购买到原汁原味的土特产,却在市场上苦寻不到。

     如何让“双苦”变成“双喜”?一次偶然的机会,新我电商创业园用绫绢制作的工艺风筝尝试在网络上销售,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,还卖出了好价钱。

     从这次偶然中,双林镇主要领导看到了必然,开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探索之路。加上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异军突起,正好克服了上述劣势,为特色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新路子。  

     在新我电商创业园,绫绢、湖笔、字帖等特色产品被摆上货架,实行线上线下同价销售的O2O商业模式。“网络销售对于绫绢消费市场来说还比较新,但网络销售将是大趋势。”沈钰婷介绍,目前网店更多的是一个交易渠道,很多老顾客通过在网店直接下单,方便了不少。

     如今,在淘宝上开个网店,就能使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,这种低门槛也给农业企业“触电”带来了方便。新我电商创业园更是把传统线下实体园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,创新园区管理模式。利用了新兴的“互联网+”与传统经济深化合作、优势互补,摆脱了传统经济的限制,从而促进传统经济转型升级。

     下一步,“在湖州”APP也即将上线,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端分析测算系统,为经营者创业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平台,同时为消费者带去更多实惠。

目前,该园已吸收20多家小微企业进驻,湖州逸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成功入驻。